巧借信息技术手段 构建美育生本课堂——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 蒋云

巧借信息技术手段 构建美育生本课堂

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   蒋云


摘要:核心素养的提出我们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求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使其掌握人文涵养知识,能认识和欣赏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并对优秀文化能够理解并吸纳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如何构建发展学生能力为导向的美术课堂教学一、学定教开展翻转教学二、授之以渔培养问题意识;三、关注个性形成多元评价同时我们的美术课还要使我们的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这才是我们美育工作者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教育工作“立德树人”核心目标,教育部组织相关部门、专家经过三年的论证,确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并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由此确立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美术学科方面,提出了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这里谈到学习美术课程要发展孩子们的全面能力特别提出了对审美的判断、文化的理解,这是过去我们被忽视的重要内容,因此美术教师要在课堂上涵养人文知识,教孩子们认识和欣赏美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并对优秀文化能够理解并吸纳但是以往我们的教师经常在课上采用一的造型教学,相同的绘画形式,长久的练习,学生因此失去好奇心和耐性。而且教师在传授认识“美”的时候往往是简单的照读,没有让学生自己形成有效的审美,这些都是许多美育工作者的通病。年来通过实践、和尝试,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新时期发展学生能力为导向的美术课堂教学方向

一、学定开展翻转教学

运用“微课”翻转教学,是近几年来比较“时髦”的教学方法,但是很多时候,老师们只是停留在使用微课在作秀表演的层面上,甚至还比较排斥,认为这是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繁琐的微课制作又让许多老师望而却步。的确,制作一节优良的微课,不仅等于备一节优质课,更要对信息技术手段了若指掌这对于教师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更要懂信息技术设计浅显易懂的方式来解决复杂的知识认知过程。如何才能让广大教师易于接受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并制作微课

先行先试改变教育观念

信息技术融合学科教学,是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并提高效益。如今,适逢国家层面提出教育要契合时代特征,要综合提高教师们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各地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进课堂。要改变广大基层老师对于教学方式的观念,首先要改变管理者的观念,而这恰是最难改变的。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主导着办学的方向,他们除了上级发布的通知精神来转变思想外,更多是要看到实实在在的案例,并感觉大有收益,才能由内而外接受改变观念并影响在校老师

在一次全体校长参加的教育信息技术推进会上本人作了《融合信息技术创新美育课堂实践的交流并执教《画家梵高》本课就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将课程分为课前、课中及课后,将浅显、易懂问题通过“微课”前置学习,而疑难问题在课中解决。

课前:录制《梵高》微课发送给孩子们自学了解其基本知识:画家生平经历、画派、绘画形式。

中:针对微课学习学情,孩子们应用移动终端进行现场答题即时反馈答题情况,其中创设的核心难点问题“梵高究竟是一位天才还是疯子”孩子们的答题有较多异议,由此展开教学。课上通过交流与探讨,孩子们得出了结论:“在那个时代梵高确实是个行为过激的疯子,那是因为梵高超前的绘画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导致了他内心的压抑,随着时代的发展,梵高的才华慢慢被人们接受与推崇,他甚至被认为是后印象派的先驱,打开了美术领域一扇新的视野。”       

这节课借助移动终端、交互式电子白板、APP绘画应用程序“妙笔生花”,展示了如何深化设备应用,融合信息技术的理念在学科中进行教学。实践证明,翻转课堂的实施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可以用充分的时间使得孩子们能自主攻克教学核心难点问题,达到生本课堂中以学促教的本旨。

2.团队建设促进辐射引领  

微课的提出已经是多年以前的事了,如今对于老师们不在陌生,不仅因为各级经常组织微课比赛,更是因为现在公开课上如果还没有使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就会显得十分落伍,这一点作为中心城市核心区域的老师们已经了然于心。可是面对常态课,面对众多日常的课程,每一节都由老师自发的进行微课设计,显然不可行也不合理。

面对这样的情况,要想基层老师们不增加太多工作负担的情况下,大家都能使用上高水平微课进行教学,最好的办法是组成团队、形成合力、共建共享。通过不同的培训形式以微课制作应用为培训主题,从一段时间的积累中发现一些富有朝气、乐于研究、甘于奉献的老师们,组成微课研究团队。大家在备课过程中,交流微课的制作技巧、制作心得,通过锻炼,十多位老师的课例获得“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二十多位教师的微课作品获得省市级比赛奖项。这些得到“甜头”先进分子,自然成为了学校的骨干力量,发挥了先锋示范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几位骨干教师利用微课及转播设备进行了专递课堂的教学:有的和革命老区的“下党中心小学”的同学们一起制作版画,感受《爱书藏书》的乐趣;有的让革命圣地延安“杨家岭小学”的同学们和我们的孩子们一起学习《有趣的汉字》;甚至通过联线大洋彼岸的美国,让蓝眼睛百皮肤的孩子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剪喜花》的魅力。这些老师经过丰富的实践与探索,不仅开阔视野,更收获了成绩,成为了信息技术应用能手、微课制作能手,受到了上级的嘉奖与好评。

3.采用便捷手段制作微课

在实践中,老师们掌握了利用“2013版本PowerPoint”、“CamtasiaStudio录屏软件”来设计、制作微课。近期,在交互式白板普及的情况下,推进使用“西沃5”及“西沃微课”制作微课,指导基层老师们在上课时同步录制微课,并在下一次平行班授课时就使用该微课进行播放教学,此行收到老师们的热烈欢迎,同时一个老师完成的优质微课通过共享区级资源平台,广大老师们也可进行调用改进。

同时,“西沃5”的交互式功能,正好对前置的微课可以进行非常好的学习反馈,例如:在市级公开课《图形联想》课中,图形联想的定义、设计方法做成微课,课上,孩子们人手一台反馈器,对预设的检查题目进行了选择、判断、抢答。这比过去单一的提问举手、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有着更多的即时性与全面性,授课教师更容易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另外加强研究便捷的微课制作手段,如使用手机录制微课,在授课《为自己的书设计封面》中,本人使用“华为”手机的录屏功能,结合APP绘画应用程序“妙笔生花”,在边教学边录制微课,缩短了微课制作时间,提高了效益

二、授之以渔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在学生的思维活动、认知活动和创造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遇到的一些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以让我们的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现代课堂中重要的教学任务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

1.首先要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获取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积极教给学生学会提问的技能,引导学生从事物中找差异性、相关性。在教学关键处设问、在智力因素与思想因素处设问、在认识矛盾的焦点处设问、在美术技巧的运用上设问等等

如:在《卷纸动物》一课中,为了让一年级的孩子们发现构成卷纸动物的核心技巧是“卷”,提出问题:这些卷纸动物的身体都是什么形状?让孩子们通过围绕观察实物,发现技巧的难点所在:原来通过“卷”变成了“圆柱体”“圆锥体”,构成了动物的身体。再如:《好看的装饰画》一课中,观看了毕加索的作品“牛”的创作过程,提出问题“为什么毕加索的画越来越简单,难道他缺乏耐心了吗”,老师是先出现毕加索早期画的牛,可以感受到他严谨的画风,表现比较具象写实,出现他后期画的牛则越来越简单抽象。这里恰恰是给孩子们质疑的机会,通过热烈的讨论,得出毕加索的画是经过了主观改造,呈现出装饰画独有的特征:特征夸张、造型概括。

2.其次,教师应创设情境来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往往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可是,小学生认知能力不足,注意力时限教短,很容易造成假提问、假讨论、假生成。其实,只要教师创设了符合学生认知的学习情境,孩子们很容易跟随课程的设计完成教学预设的知识、技能目标解决教师提出相关问题。

如:在《信封纸偶》课中,教师创设情境纸偶嘉年华”:魔幻森林里正在举办一场纸偶嘉年华,将有许多有趣的动物表演,只有带上自己的小宠物才能进入嘉年华这样的情境设计贯彻课堂始终,对于低幼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能够切身参与其中,尽情表现才是最大的学习动力。教师课上提出的相关问题也都一一解决,课程即将结束时,孩子们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纸偶动物参加表演,那喜悦的神情溢于言表

3.另外引导学生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用问题引发孩子们对信息材料进行探索、分析、研究。

如《为自己的书设计封面》课上,教师设计了一个学校的美术编辑社的招聘情境,两个小设计师投来了应聘的简历,孩子们根据微课的学习知识,分析判断哪个人的简历比较好,并阐述理由,课程预设了对简历封面设计的要素的综合理解与应用,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考虑个人简历的设计内容要符合自己个人的特征与优点,起到吸引他们,表达自我的作用。

无论提出怎样的问题我们都尽可能给予学生肯定让他们在提出自己的看法后享受成功的体验,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这样虽然在课堂上会发生许多随机事件,大大增加了教师教学难度,但只要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灵活地设计和取舍,在学生掌握了自己提问自己解决的方法后教师的上课就会变的很轻松

三、关注个性形成多元评价

美术课程标准评价中提到: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积极鼓励个性表达的评价

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己艺术才华的机会,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以肯定他们的艺术创造力。美术的作品欣赏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评判,如果条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让学生们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独特的语言来表达自我,久而久之他们的作品表现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

在《自行车的故事》上,一个上来展示作品的孩子与众不同,他学着模仿老外的声音来介绍他的作品:“我设计的是战斗自行车……”评价道:“那建议每个警察要配备一辆哦那充满童趣而又自然流露的声音逗得同学们及全场听课老师的哈哈大笑,在一次数百人的大型公开课上,学生能有如此开放的表现,就是采用了开放式的鼓励评价,体现民主的课堂,让孩子们在自我个性实现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学习收获。

2.着力培养审美判断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意识、最后形成独立的审美判断能力。首先:鼓励审美差异,即是鼓励学生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经历及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理解。因此教师不能事先规定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给予一个评价的引导方向,让孩子能从正面、积极面来进行自我审美表达。教师还要充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现,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

《为自己的书设计封面》的作业评价中,教师采用移动终端的反馈功能,让孩子们把课堂练习作业上传到班级共享空间中,孩子们可以为自己或者认为优秀的他人作品点赞投票。最后,选出了得票最高的五件作品,这也意味着这首民主评选出来的最受同学们喜爱的作品,也是通过学习后形成的审美认识。这几个孩子上台轮番介绍自己“应聘简历”封面设计其中一位孩子展示自己的作品还加了句口号:“请您选择我,因为我能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像这样的孩子已经形成了自我观以及独立的审美认知,于孩子们“不一样”的展示与表达,如果是健康充满正能量的,教师要适时赞赏与鼓励。长而以往,孩子们将逐步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与美丑判断能力

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工具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掌握它们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使他们自己判断,练习作品该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何展现才能最美孩子们用心表达的作业要比教师范例丰富、生动得多。

3注重学习过程发展的评价

最重要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反映学生的学习发展历程的评价,对学生在动态教学过程中的执行情况、效果及时反馈,及时调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探究和及时对研究成果的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追求的结果。它突破了长期以来,在美术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现象。

近来,在听课过程中发现,部分老师教学观念还比较陈旧,如上课伊始就马上对课程的内容作纲条式的总结、归纳,授课过程有条不紊,虽然课堂纪律极好,但他们的思维没有得到激发而不活跃,孩子们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最后呈现的作品也十分雷同。这样的课对学生一味灌输知识,而不尊重孩子们的需求,导致课堂死气沉沉。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不同学段、不同班级、甚至是同伴之间,存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适时针对厌学生、学困生给予帮助,对于优秀突出的孩子,可以作为榜样,带领学习

如《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课上,我发现最调皮的孩子坐在第一排中间,开始他对我的课十分不屑,老开小差,于是我灵机一动创设一个问题:大家猜猜齐白石爷爷的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的价格是多少?手都没举马上脱口而出“10万”,我神秘地对他说:“少了”, 100万”,“还不够”,“老师,你快说,那要多少啊?”他提出了问题,“4.255亿元在他吃惊的同时安安静静听我介绍了这幅画作,对于这个孩子而言,确实属于“优待”,不需要举手而获得多次与老师交流的机会,而这是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十分要注意的学习发展评价。设想如果教师对这个学生置之不理,或把回答的机会给其它孩子,这个调皮鬼也许就真会调皮一节课了。因此,我们评价的目标着眼点不能只放在作业上,而要对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思考,交流,创作的状态进行正面的评价,哪怕最后的作品是失败的,但学生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那我们的教学活动也就成功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事物跟跌速度在不断加快,人工智能将让世界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马云说过:技术迟早会被取代更新,人应该去充实自己人文艺术修养,它是机器永远代替不了的。这正是符合了国家提出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的美育课堂不仅仅是教孩子画画、做手工、训练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育人并传承优良的人文精神,让社会越发文明和谐还要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发现精神和协作精神,通过有效的引导使孩子们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判断,同时运用丰富新颖的现代信息手段,使同学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这才是我们美育工作者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人民网,20160914

.尹少淳从核心素养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大变轨《美术观察》2017年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