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漆艺(叶莹)

实验课程名称:《福州漆艺》

实验项目名称:海峡西岸福建地域美术课程资源美术选学教材(下册)

实   验 类 别:欣赏·评述

实   验 学 校: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学生

实验报告撰写:叶莹·高级教师


海峡西岸福建地域美术课程资源美术选学教材(下册)

第二课《福州漆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海峡西岸福建地方美术课程与教材的开发研究,是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王福阳教授领衔研究的省教育厅A类课题。本课题的实验满足了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满足了美术课程教与学的多样性和实用性,传承、发展与创新地域性美术文化教育特色的需要;是全面贯彻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建设教育先行,主动融入、直接服务促进海西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具体实践。

海峡西岸地域特色文化源远流长,现已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古建筑文化、红土地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通过挖掘福建本土各地民间、民俗以及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征的美术课程,能够有效的促使学生从民间传统艺术发展的文化中汲取营养,传承不可复制的地域特色文化,来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形成美术学习特色化,使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欣赏与表现、理解与尊重、传承和发扬福建传统文化。不仅如此,通过学习也促使学生能够运用对比观察、反思家乡的变化,关注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速发展带给我们的新气象,从而激发学生对地方美术课程学习的兴趣,达到认识家乡,热爱海西、爱我祖国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的。
  传统漆器工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核心材料是大漆,即天然漆。本课重点通过欣赏历代漆器作品,了解漆器设计的纹样特点和制作工艺。通过引导学生远、近距离观察漆器实物,获得审美愉悦,同时学会运用简短的文字评述漆器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从地域文化中汲取审美营养,发展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达表现能力,感知家乡漆艺术的独特魅力。

    本实验报告主要针对海西《美术》选学教材下册第二课《福州漆艺》进行可行性、实用性、推广性的实践研究。

二、实验方法

1.研究方法及相应工具:观察、问卷调查、访问调查、个案研究、课堂教学、反思总结。

2.实验程序:制定研究方案——确定被试对象——布置被试准备任务——检查被试准备情况——实施课堂教学——对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反思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三、被试自然情况描述

1.被试学生

本次参加实验的学生是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四年级有6个教学班学生236人,五年级有6个教学班学生297人 ,共计533人。

2.被试学校

参加实验的学校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2017年9月被授予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曾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首批全国德育实验校、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家庭教育实验研究基地、全国红旗大队、福建省示范小学、福建省诚信教育进校园实验基地、福建省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点、福建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福建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等三十多项荣誉称号。

3.被试基本学情

被试的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对美术的学习有着较浓厚的兴趣,绘画的造型能力比较强。大多数同学通过参观博物馆,浏览专题网页以及课堂上对漆器实物的看、闻、摸等行为,认识感知,目睹感受,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传统漆工艺魅力,学生围绕材料、造型、色彩、纹样、工艺五大块对漆器作品有了一定的认知,对福州脱胎漆器的特色奥妙,漆器独特之美有了比较专业的认识理解。因此,在学校进行有关福州漆器赏析等美术地方课的实验是可行的。

4.实验教师

四年级、五年级3位美术教师参加本课程实验,其中,一位小学高级教师,教龄20年;二位一级教师,教龄分别为19年和18年。

四、实验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阶段步骤与研究方法

第一阶段:进行调查研究。课前引导学生进行行动研究,发放福州漆器认知问卷,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调查走访与网络查询,观察了解福州漆艺的基本特征和造型特点,完成相关问卷调查。



一附小关于福州脱胎漆器文化调查问卷

1.福州漆器(尤其是脱胎漆器)主要有哪些工艺特色?(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说明)

2.在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用品是用大漆工艺制作的?

3.你对哪件漆器作品印象最深?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是哪些地方?

4.你知道什么是大漆材料吗?大漆制作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5.你想用什么形式来表现记录福州漆艺文化呢?


第二阶段:收集文字图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漆器作品的文字、图片、设计等。引导学生注重本土文化了解的同时,感受本土文化的悠久和博大,从而以文字加绘画等形成学习档案袋的形式表现福州漆艺文化艺术特征

第三阶段:制作漆器专题学习袋。具体实施课堂教学和实验课题活动,通过欣赏课组织学生在了解漆器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和收集整理的漆器艺术品以及文字资料和图片,利用绘画、拼贴等形式相结合,让学生独立设计并制作完成漆艺专题美术学习袋,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教材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1.学生学习兴趣汇总表

选项

没有兴趣

兴趣不高

兴趣较高

兴趣很高

百分比

0

4.18

15.09

80.73

2.学生学习自主性汇总表

选项

较差

较好

百分比

2.75

3.56

71.28

22.41

3.学生对知识理解汇总表

选项

频数

频率

13

2.44

较差

9

1.67

326

61.17

较好

185

34.72

4.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发展情况汇总表

选项

频数

频率

没有提高

8

1.50

提高不大

15

2.81

有一定提高

91

17.07

普遍提高

419

78.62

5.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发展情况汇总表

选项

频数

频率

没有提高

6

1.13

提高不大

10

1.88

有一定提高

80

15.00

普遍提高

437

81.99

6.学生空间想像力发展情况汇总表

选项

频数

频率

没有提高

7

1.31

提高不大

17

3.19

有一定提高

141

26.45

普遍提高

368

69.05

7.学生艺术造型能力发展情况汇总表

选项

频数

频率

没有提高

4

0.75

提高不大

6

1.13

有一定提高

172

32.27

普遍提高

351

65.85

8.学生学习策略变化汇总表

选项

频数

频率

没有

20

3.75

较少

31

5.82

较大

225

42.21

257

48.22

(三)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1. 完善实验的必备条件及图文资料收集和准备的难易程度:

学校有1间美术专用教室,为实验课题的进行提供了必备条件,除此还配备了相关的绘画工具和纸张,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在美术教室走廊,校园长廊,大门口西侧艺术坊均设置了地方文化专题儿童画作品展览专区,长期更换展出学生的美术作品,让全校师生时时都能赏析到学生自己创作的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品。课程所需要的资料进行收集也很容易,本校学生地处福州鼓楼区,对福州漆器的认知,一方面可以通过亲临现场体验感知;一方面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进行了解。为此,在课程的准备阶段,可布置学生调查收集福州漆器的相关资料,以备课堂学习之用。对于在教学中所需的相关资料,文具店随时可以购买,为此,也较为容易的对课程实施中,所需要的绘画工具材料进行收集和准备。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难易程度:

《福州漆艺》采用二课时完成,课程伊始,用薄纱创设神秘的欣赏意境。引发学生好奇心,师生倒数三秒后掀开薄纱,精美的漆器让人眼前一亮,学生们顿时凝聚目光认真观察欣赏。课堂中段时再创设让学生零距离触摸、闻、捧、看的活动情境,再细致观察漆器实物,层层引导学习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二课时综合运用材料完成漆艺专题的学习档案袋制作。让学生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加深对漆器艺术的体验,从而慢慢喜欢上这门独居魅力的艺术。所以,学生对这类的地方美术课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为此,本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是成功的!

3.组织探究活动难易程度:

组织探究活动较难把握。首先要让学生漆艺材料、漆艺工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与纹理,同时,还要围绕造型、色彩、图案等不同角度观察漆器实物,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等等,都是本课学习探究的难点。学生不仅要会观察思考,还要学会用文字来表达,同时运用综合能力设计制作专题档案袋。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学习袋作品,每张作品的完成都要经过观察欣赏、分析特征、文字表述、有的还包含漆器线描写生等等的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是一个创造,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一一表现。因此多让学生去欣赏、分析和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4.组织合作学习难易程度:

在组织合作学习方面相对来说更容易取得比个别学习更好的效果。由于每位学生的感受不同,收集到的资料不同,学生基本上能从造型、图案、色彩还有工艺等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分析。在对照图片进行文字表述或分析写生漆器时,大家一般会先讨论后动笔,在中间遇到困难时还会停下来分析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实现学习资料共享,还能实现思维、技法运用的碰撞、共同探究、各自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信息技术使用情况

1.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频率汇总表


频数

频率

不用

0

0

偶尔使用

0

0

经常使用

6

100

(五)关于学习建议和探索与拓展的处理

1.对本教材“工艺特点”的处理

我们的建议:因为本课重点是讲“福州漆艺”的文化,教材上还应附上福州土经典漆艺作品,如:竹瓶、世博大梅瓶等等,让学生对照图片,感受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会更凸显本课的学习要求。

2.对本教材“探索与拓展”的处理

我们的建议:在这版块中,1.谈谈漆艺术的独特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如果改为:体会漆艺术家的创作语言与情感,2.参观当地民间或博物馆的漆艺作品。如果改为:请同学们参观当地民间或博物馆的漆艺作品。从中收集自己喜欢的漆器图片资料,用图片或语言交流表达自己收获,再用绘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表现。这样可以拓展学生学习的形式和方法。

六、实验教师对教材的总体评价分析

1.配套教学资源问题

配套教学资源在学校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对教学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实验教师建议增加多些教学资源的建设,以便更好的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关于栏目的设置

参与实验的教师对本课的学习建议、探索与拓展、作业交流栏目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艺术造型能力等方面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具体的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本土文化的学习和欣赏,对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有好处对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有激励作用;二是重视其它艺术门类同题材的名家作品的欣赏和方法指导;三是提出思考与讨论的任务:除了利用绘画的艺术形式表现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艺术表现形式,再现福州漆器呢?问题的提出,对本课的延展能起到启示作用。

3.关于知识的引入方式

本课以讨论、交流形式让学生了解福州漆器的特点,以展示相关的漆器图片和视频作引领,让学生从课的开始就感受福建漆器的独特魅力,通过不断的引导学生介绍交流各自学习感受,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学生们在准备阶段显得非常地积极,收集了大量的学习材料。

    4.关于与现实的联系及应用

实验教师认为教材强调素材的现实性、趣味性是正确的,在把握美术应用的度方面做得比较恰当。

5.关于对本教材的建议

    由于一线的教师课时数多,备课量很大。建议多收集一些不同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课件给教师参考。另外做一套本套教材的配套教学参考书(包括教学光盘)。并且光盘里的课件主要以PPT或希沃白板软件形式出现,这样的课件比用FLASH制作成的课件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便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需要对课件进行修改。

七、实验结论

对于本套教材的主要创新点,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的教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与光盘暂缺。

八、实验成果

 附:学生作品